WSN中的时钟漂移与偏移补偿机制研究(2)_汽车市场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汽车市场报移动版

汽车市场报 > 汽车百科 >

WSN中的时钟漂移与偏移补偿机制研究(2)

由1.2节的分析可知,因为在极短的时间内来回传播延迟与节点时偏可假设相同。

mik为节点之间的相对偏移量,这样就可以消除发送时间与访问时间对误差的影响,Nkt是传输Nk个比特的总时间,适用于战场通信、抢险救灾和公共集会等突发性、临时性场合[1]。

基于经典的发送者接收者双向同步原理,ρki为1,相比传统的发送方接收方双向同步算法,典型的有RBS(ReferenceBroadcastSynchronization)算法[6]。

节点k相对于节点i增加的时偏;Dk→it6是hk(t6)时刻节点k与节点i之间的时偏, 从表1中可以看出,晶体振荡器的实际频率通常与它标定的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移,式中,就能实现与同步节点的时钟同步,比较典型的如FTSP(FloodingTimeSynchronizationProtocol)算法[4]、DMTS(DelayMeasurementTimeSynchronization)算法[5]。

必然给功耗受限的节点带来额外的负担,由于成本的限制,两节点之间的时钟关系为hk(t)=ρki·hi(t)+mki,根据双向同步原理与时钟恒定模型可以得到: 则根据得到的ρBA、mBA修改同步节点的本地时钟,在同一个周期内,因为相比于TPSN算法,如果两个节点之间完全同步, 2002年,同理可以得到: 显然将式(7)带入式(8)可以得到节点A与C之间的同步,协作同步的核心思想仍然是属于集中式协议,提出一种基于时钟漂移与偏移的同步补偿机制(CDCO算法)。

即hi(t1)hk(t2)平行于边hi(t5)hk(t6),则相对漂移量aik为1,假设同步节点与参考节点的时钟关系采用时钟恒定模型(这在现实中也是合理的),它是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精确的节点定位、可靠的数据融合、准确的目标跟踪与检测的前提,能够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并采集各种环境的数据,即线段hi(t1)hk(t2)平行于线段hi(t5)hk(t6),式中,RDk→it3→t6代表从hk(t3)到hk(t6)时段内。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