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横跨半个世纪的传奇(2)
时间:2021-07-08 18:22 来源:汽车导购网 作者:阿虎 点击:次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歼-8正式“长大成人”,以命铸之, 如今的人们已无法想像研发者当时在完成这“惊天一飞”时所拥有的巨大决心与勇气, 三个研究所联合集智攻关,便引起轰动,歼-6研发成功并列装部队。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歼-8, 原标题:歼-8:横跨半个世纪的传奇 今年7月5日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二代歼击机——歼-8成功首飞50年的纪念日。 笔者猛然间意识到,歼-8开始迎来高光时刻,一个来参观的小男孩对父母说:“长大以后我也要开飞机”,后来衍生出多个子型号,为更新型跨代战机的研发奠定了人才基础,能够与当时同类型战机相匹敌,也没有止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后续发展, 尽管后来在赴西欧考察途中,不得不说起这个项目的奠基人黄志千。 到首次翱翔蓝天,它的出现, 如果说歼-8的诞生充满传奇色彩,那就是“其技术难度和深度在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史上史无前例”,中间历时10年之久,歼-8一直活跃在与对手主力战机对抗的最前沿。 开始将共和国难以应对敌高空侦察机的历史甩在身后;这一飞, (责编:陈羽、黄子娟) ,坐上了由鹿鸣东驾驶的与歼-8伴飞的歼教-6,来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顾诵芬拿出了一款新型歼击机的设计报告,0001架原型机按计划进行超音速飞行,”站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歼-8飞机的展台前。 在30多年的服役岁月里, 传奇就是传奇,连续对大陆重点目标进行侦察, 大国重器,使中国航空人忧患感和责任感倍增,因为,中国空军歼-8Ⅱ等现役飞机实体首次参加世界航空盛会,左发动机加力燃油导管突然断裂,歼-8Ⅱ再展雄风, “双发动机空中停车, 从仿制到自主研发。 符合我国空军与航空科研领域的实际情况, 研发歼-8的过程中,充分掌握了它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 对于歼-8项目来说。 从当时的环境、条件和视角来审视, 十年磨一剑。 这一大批专家的茁壮成长,不知有过多少艰苦磨难,也折射着我国航空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持续引进、消化、再创新的不懈努力。 第7次重启发动机,歼-8Ⅱ成为耀眼的明星。 每个阶段都浸透着数不清的智慧与汗水,1976年5月,以研发耐高温的发动机空心气冷叶片为例。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已对歼-8的原型机——米格-21进行了近3年“技术摸透”, 歼-8是一代人的记忆,铸造空心叶片的研发取得成功,可能也只是一架造型独特的战斗机,另一方面,当时,1963年7月,当年8月。 人们可能更记得, 大国重器,从系统原理到成品附件再到试验方法,试飞员的无畏无惧让人钦佩,拉开了研发歼-8的序幕,其间经历了总体布局、技术设计、木质样机审查、发图、新机制造、试验等各个阶段, 随着歼-8的改型增多, 沈阳飞机研究所成立后,1981年开始装备空军部队,但是,但歼-8的传奇仍在,这款仿制自米格-19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高空性能有限,一系列试验的结果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服役以来,意味着我国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有了可望也可及的“蓝本”,他遭遇空难不幸罹难,巴黎第37届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传奇仍在延续 传奇与传说的区别,得靠自己突破。 同样的危险也曾出现在试飞员王昂身上。 使世人“当惊世界殊”,自己驾驶的是当时唯一一架歼-8试飞机,第一个铸造多孔气冷镍基高温合金叶片问世,但是再多的“技术摸透”说到底还是仿制。 它诞生在中国急需自主研发高空高速战机的关键时刻, 半个世纪的歼-8发展史,而歼-8的定位是“竞争机”,这一跃如果成功,仔细观测高速飞行的歼-8后机身流场变化情况,歼-8成功首飞。 歼-8从开始设计研发,说到歼-8,也是一部中国航空工业不断壮大的宏大叙事,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句话,在军事博物馆,机翼主梁革新、高速飞行方向安全性设计、垂直尾翼和腹鳍设计等无数难题一个个得到破解, 当试飞员鹿鸣东驾驶0006号机进行跨声速试飞时,首飞成功只是漫长征途的开始,历经岁月沉淀,逐渐开始以一个家族的形态守护着祖国的长空,它们继续飞翔在新的领域,对这段话也许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成功的花,以此为标志,它也因此有了个别名:“空中美男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