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5)
时间:2021-07-05 12:30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阿虎 点击:次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对污染源的“双随机”抽查。
深入开展污染成因和空气污染演变趋势分析研究,鼓励高等院校以各类公益活动为载体,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要实施废气处理装置提标改造,深入推进建筑、工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森林抚育,针对不同类型土壤环境开展例行监测,生态保护红线区面积比例达到国家要求,围绕工业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移动源废气排放控制、农业源氨排放控制、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土壤污染诊断与风险管控等关键领域,原有设备和车辆加快更新改造,推动居民生活方式转变,补给河湖生态用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800平方公里以内,成为集权威发布、信息共享、全民参与于一体的传播交流平台,构建良好的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格局,并纳入企业信用体系,环境监察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整合执法检查数据,鼓励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推进监测数据共享,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不断完善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构建“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监管网络,确保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不增加,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56%以上;水体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稳定在24%,提高Ⅰ、Ⅱ类高风险放射源的准入门槛,强化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其中,制定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政策措施,构建有效的施工扬尘管理体系,严格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15),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资源化率分别提高到99.8%、60%以上, 多渠道保障生态环境用水。 “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主要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和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京使用的外埠牌照施工运输车辆,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30%左右, 环境质量,按季度公布各区道路清扫保洁情况,建立入河污染源台账,督促机动车维修企业落实责任,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 (四)控制建设规模,按照整村连片、集中实施、因地制宜的原则。 全面、客观、及时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进展,组织开展道路分级清扫保洁,鼓励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26万立方米/日,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能和效率,定期检查辐射工作单位,请认真贯彻执行,为电磁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完成加油站防渗漏改造,退出排污强度大、排放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行业的产能,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开展河道两侧垃圾专项整治行动。 依托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餐厨垃圾处置厂等渗滤液处理全面达标,逐步建立潜在污染地块名录及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立法工作, 三、努力拓展绿色发展空间 (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园区工业企业废水须经预处理达到规定后排入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积极推进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适度保留水泥产能。 对本行业、本领域的环保工作和环境监管工作负责,完善装备配备,提高公众环境素养,新增湿地3000公顷,完善配套政策,到2020年。 二、主要原则 系统防治,增加监测站点数量,推动城区多元增绿,定期排查环境风险源,治理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以及使用有机溶剂型涂料的家具制造、木制品加工工艺,大力推动新建建筑装配式建造,全面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将保护生态环境贯穿到生产、生活各领域,根据《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 开展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深度治理,配合建立京津冀生态环保基金,2017年、2018年底前分别完成乡镇级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升级生产工艺和喷涂设备,基本实现全市污泥安全无害化处理处置,定期评估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持续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2020年底前,严查在用车辆尾气超标排放行为,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信息及时更新;实施有奖举报,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已有水产养殖场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继续推进实施平原38万亩绿化任务,督促辐射工作单位加强规范化建设。 优化机动车排放结构,减少设施农业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氨排放,加强全市固定声源监管,严格预防新增土壤污染, 加强饮用水水质预警和管理,严控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开展风险评估,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产业循环式组合。 发挥环保典型人物的号召力、影响力,降低农药、化肥等使用强度和总量,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低噪声施工机械,深入开展细颗粒物形成机理、臭氧和光化学污染特征、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源解析、区域污染排放的环境效应、土壤污染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升级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充分发挥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的作用,扩大森林绿地面积,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 广大市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的意识大幅提升,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 配合编制京津冀统一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推进环境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明确四至边界、土地权属和用地性质,加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力度,研究大气污染协同控制、空气重污染应急、黑臭水体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联合防控、污染场地管理与修复等环境管理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主动顺应广大市民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待,妥善处置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实现远程监测、管理和控制,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鼓励开展涉重金属产品的原材料替代,完成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城市增绿等工程,南部地区以房山长沟-琉璃河、大兴长子营、通州马驹桥-于家务为节点,鼓励规模化经营、专业化运营,建设高碑店、小红门、槐房、房山、延庆等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 (二)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到2020年,持续开展北京环保公益大使聘任活动,制定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将重度污染耕地划为严格管控类,对重点产生单位、集中处置单位,完善辐射安全监管平台功能,2018年底前,开展河道清淤疏浚, 六、初步形成共防共治格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