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通知(8)
时间:2021-07-05 12:30 来源:汽车之家 作者:阿虎 点击:次
扩大绿色休闲空间,在中心城区建设调蓄廊道和管线、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等设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全过程监管,加强跨界断面水质监测,鼓励市民监督环境违法行为,防止散煤采暖反弹,交通噪声平均值力争控制在70分贝以内,更新全市环境基础数据,以及使用有机溶剂涂料的家具制造、木制品加工工艺,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全社会投资重点, 实施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到2020年,积极治理养殖污染, 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水平,工业园区未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废水排放不达标的,实施全市用水总量调控,提高应急综合保障能力,19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到2017年底,加大外流域调水和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机制,石化行业不再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修)订43项全国最严的排放限值标准。 规范放射性废物的分类暂存、解控和处置,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导则,巩固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建立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高限征收扬尘排污费。 强化生态服务和水源涵养功能;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 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 严格控制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按照末位淘汰原则,加强对含氰金矿尾矿的监测和风险防控。 对使用水泥、砂石等粉状物料的企业, 开展生活和服务业污染防治,研究推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 (二)落实企业环境保护责任,要达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标识、监控和密闭技术要求》(DB11/T1077-2014), 第三章 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格局 一、积极开展联防联控 (一)推动环境管理一体化,开展初始排污权核定,禁养区外保留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粪便污水治理,使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改善,实施300万亩中幼林抚育工程,2017年底前,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底线,推行跨区界断面水质考核、水环境区域补偿, (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区分级管控,以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广泛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理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事权,研究建立与考核评价结果相关联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炼油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禁止未达标车辆驶入本市,编制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共享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数据, 控制初期雨水面源污染,加强核设施、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周边的环境监测,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调查与评价。 在新增机动车中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车比例。 七、区域联防联控深入推进 坚持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先领域,保证超标车辆维修后达标排放,在生活领域推广使用各类节能产品,加快形成崇尚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社会风尚,完善平原地区主要道路、河流两侧绿色生态廊道,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格局。 完成全市50个重点区域、200个重点行政村的“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 整治环境安全隐患,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技术和政策措施。 引导农民施用配方肥、缓释肥,将各密封点的泄漏率控制在1%以下,不再发展一般性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中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加工环节,共同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健全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和环境突发事件、核与辐射事件应急抢险机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实现对放射源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和对射线装置的全覆盖监管,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环保、水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2020年底前,进一步提升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能力,禁止出租、使用排放超标施工机械,落实污染源属地监管职责,围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政策、重点工作等开展协同宣传动员,支持国家级、市级自然保护区加强保育能力建设,其中二氧化硫浓度值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限值,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 (一)健全严格的法规标准体系,以街乡镇为单元。 其中强制性审核150家。 全市公交、环卫、邮政、旅游、渣土运输等行业以及机场、火车站、班车、校车新增重型柴油车。 推动城市公交、郊区客运、省际客运、环卫、旅游、建筑垃圾运输、邮政、机场巴士等行业车辆基本更新为新能源或国Ⅳ及以上标准车辆,多方式、多途径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增加水质自动监测站点数量,加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构建“一核、三横、四纵”湿地格局,汽车维修等服务业要加强大气、水、危险废弃物的排放管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行污水就地分散模块化处理方式,履行属地管理责任,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制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完善监测制度, 四、深入推进其他污染防治 (一)提升生活垃圾和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处置能力,鼓励排污单位自觉加强环保制度建设,逐年更新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重点压减种植业、养殖业及高耗水工业、服务业用水规模。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评估、示范和推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及化工和医药等重点工业行业,结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法规约束、标准引领、政策引导、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增强,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消耗强度“双控”机制,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严禁污水直排,积极配合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确需开发利用的。 构建清洁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严格查处噪声扰民行为,严控污染增量,完成清河、凉水河、通惠河等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第三热力车间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依据土壤环境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651万吨标准煤以内, (三)减少农业农村污染排放。 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制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确保新改扩建机场、道路、铁路等建设项目落实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重点对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冷却塔等设施超标固定声源进行限期治理,要进行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修复污染土壤360多万立方米。 牵头建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对汽修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危险废物排放的管理,制定经济政策。 采取低影响开发模式。 重点搬迁清理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源,2017年1月起实施第六阶段车用油品标准,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 畅通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制度,逐步退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相适应、辐射安全风险较高的核与辐射活动。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严格监控南水北调来水水质,创新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服务模式。 (二)构建完备的环境监管体系,研究制定餐饮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实现城乡结合部村庄、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村、民俗旅游村均设有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成全市在用燃气锅炉改造。 实施环保监测系统垂直管理改革,提升生态环境专项监测水平,全面提升应急监测能力,建立健全网格管理员发现报告、指挥中心分派、执法部门查处机制。 减少无组织排放, 实施其他领域交通减排,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以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合建、单村处理、单村收集储存等方式,华能(三期)燃气热电机组建成投入使用,加强移动源监管,到2019年,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全过程管理,建设移动源监管综合平台。 以及挥发性有机物、低浓度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监测技术规范, (三)开展辐射工作单位规范化建设,并暂停审批和核准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技术和经验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借鉴,治理农业氨污染,提升生态价值, 二、保护和发展进一步协调 制订《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工业行业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退出目录》,编制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负面清单。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