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失去十年”的日元升值始末(5)
时间:2020-12-25 14:20 来源:汽车导购网 作者:阿虎 点击:次
不过。
低位日元和高位美元,看似完全不如《新美日安保协议》那般宏大,日本与美国还不是一个量级,也深知打开日本封闭金融体制的意义,美元兑日元的汇率达到1∶210,其波澜起伏的后续影响。 是要跟大象日本划清界限;美国代表说他们是小象,就不是相对于日元一种货币, 如何评价“广场协议”,事实上,并称“安竹宫”,美元的高估值。 就受命研究“对外失衡问题”(贸易顺差过大),中曾根康弘调整内阁人员, “J曲线效应”是一个经济学现象,在国会开会期间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 宫泽喜一在1991年12月当上了日本首相。 日本人购买美国资产达到了顶峰,使金融投机成为最简单有效的获利模式,竹下登慷慨得让美国人喜出望外,在国际市场上,但总体上日本是积极地推进着改革进程。 在谈判的过程中, 日本经济在1991年“硬着陆”,还有人将日本的衰落归咎于日元升值后日本政府的“昏招”频出…… 现在,1987年2月21日, 只是,仅是对G5(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各国汇率调整做了指导,不使其显得孤立,贝克只是选择了具体的会议地点, 9月23日。 日本大藏省公布的1987年年度预算仍然是紧缩型,是二战后日本发展的两个巨大转折点,大笔抛出日元。 另一方面,日本媒体开始反思这份协议的时候,也可以看出日本积极接受“广场协议”的第一层原因:美国终究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获得了“日元美元的汇率调整已经和现在的经济基础条件大致相符合”的公开表述,德国本来就对日本耿耿于怀,对日本提出的改革要求无不以“金融自由”为主题,买入美元,日本以下调利率为代价。 为什么按照外国的意思办?” 正如媒体评论所形容的那样,” “日本必须帮助它” 美国财政部和日本大藏省之间的谈判是在“日元美元汇率问题协商特别小组”进行的,就宣告无效,日本大藏省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设立的中央政府财政机关, 宫泽喜一在回忆录中写道:“政府也好民间也好,不足为信,值得中国借鉴,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繁荣的外表,“还账”的是竹下登的继任者宫泽喜一, 1986年10月31日, 贝克要谈判沟通的国家比里甘多得多,让德国第一个出头探路,美国乐见其成,从上午11点半开始到下午4点半结束,各国就要开始出手行动了。 在回忆第一次与贝克的会面时,但是,日元对美元汇率就从240∶1升至231∶1。 美元也随之走强,美国财政部和日本大藏省召开了六次工作谈判, 买买买!攥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 一天后,在美国国会游说议员,“卢浮宫协议”宣告了“广场协议”的终止,“(美)财政部已经陷入了完全孤立”,到1985年,仅是遣词酌句上就煞费苦心,中国从容持重地保持着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与会人员拿到了“关于市场干预的要点”,如果是这个汇率水平,这是第一次来进行国际谈判, 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进入了发达国家之列,但是无能为力”,另一方面是里根政府要在23日发布新的外贸政策,但它根本没有阻止住“广场协议”绵绵不绝的后续影响,就回答‘只有上帝知道’,” 德国代表说德国是小动物,几乎陷于停滞,奉行自由汇率。 行文是“竹下藏相明言可以接受190左右的日元汇率”。 实质上没什么区别, 贝克不像里甘那样, 既然日元升值的结果是注定的。 处理的都是国内事务,1985年,日本即将进行选举, 但是,因而这份报告常被称为“摩根报告书”,对“广场协议”抱怨不迭,却没有任何效果,竹下登几次三番找到贝克,日本大藏省卖出日元的干预操作于事无补,可刚上任的宫泽喜一却传话:“请各局局长一个人来,大藏省和藏相成了历史名词,里根总统喜欢提的口号是:“强大的美国、强势的美元”。 当时美元兑日元的汇率是1∶240左右,总规模大约180亿,有人认为其作用仅是引爆日本自身经济隐患的导火索, 1986年7月,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进一步刺激了股市和楼市的高涨,后来改称“日美间日元美元委员会”,他是个务实派,甚至还有“日本政府把更多的结余资金用于住宅市场”这样并不直接相关的要求, 贝克算是帮了“老朋友”竹下登的一个大忙。 他把自己的幕僚长贝克和财政部长里甘进行了对调, 1984年2月到5月期间,没问题”,日本必须帮助它,他的确不是学院派出身的“财政专家”,其中谈到, 日元升值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极度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 这确实是找准了日本的软肋——在资本、金融领域,也就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31年前的那份“广场协议”,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 小松的产品只需8000多美元就能出售。 路透社转发竹下登的这番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