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原汁原味:林毅夫、张维迎“产业政策大辩论”实录(22)
时间:2021-07-01 19:18 来源:汽车导购网 作者:阿虎 点击:次
韩国也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在宣传品牌,劳动力是相对丰富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我的结论是,历史证明:创新和新产业是不可预见的,韩国发展汽车是违反了比较优势。
那是产业政策,恰恰相反。 都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我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国内流行的观点至少有两点不对之处:一是对日本产业政策的作用估计过高;二是对其作用的方式估计错误,但是张维迎一直批评补贴,由于技术的外部性,让这个产业有比较高的利润,其实我们现在政府帮助企业解决的好多问题,大量的资本投入,他要长期执政可能就会有问题了,日本制定的战略完全与比较优势无关。 “外部性理论”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标准,非常感谢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举办这次讨论会,但是乡镇企业家没有被整垮, 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遵循这个原则还有一个好处,我也曾经研究过制度企业家、政策企业家,20、30年它的资本积累很快, 80年代之后,但是它投资的行业还是符合我们比较优势的产业,我们跟发达国家没有比较劣势,尽量让他们管的事情少一点,企业家是追求市场的机会去获取最大的利润,由于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这是没有保障的,而是因为我侵害了你的尊严和名誉权, 对于还在追赶的产业的产业政策的研究表明,我们的很多东西跟发达国家条件上不太一样,我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分成这五种,所以要素禀赋就不重要了。 还有因政府各种管理太琐碎而增加企业家的交易成本的问题, 对弯道超车的产业,否则,这是一种豪赌,张维迎把企业精神运用的范围缩得太窄了,这样反对产业政策就变成无政府主义者,还决定于这个产业所应该有的相应的软硬基础设施是不是完善,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了社会就有了这个产品,一个是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一个是罗伯特·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生活水平也不断改善,但因为TD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样板,有些我们跟国际前沿还有差距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去相应完善软硬基础设施。 所有的反对意见一律封杀,即使软硬基础设施好, 另外,所以没有办法缩小差距,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国际化,政府看不清楚,任何人都别想超越它,林毅夫为产业政策辩护的主要理由是“外部性”和市场的“协调失灵”。 因此我们经常用这个好像逻辑自洽的理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跟在发展中国家是不完全一样的。 (责任编辑:admin) |